什么是低“GI”膳食理論?
來源:
|
作者:膳本善
|
發布時間: 2019-09-05
|
1038 次瀏覽
|
分享到:
所謂“GI”就是指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數,指的是食物吃進體內后,造成血糖上升速度快慢的數值,最早是應用在糖尿病飲食上,因為低GI 食物在胃腸中的吸收較為緩慢,這樣能使血中的糖分濃度上升速度減緩,進而達到控制血糖的目的。而低“GI”膳食即指日常食用升糖指數低于55的食物。
要想控制慢性病,根本辦法就是控制多余的膳食糖分和膳食脂肪攝入。
所謂
“GI”就是指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數,指的是食物吃進體內后,造成血糖上升速度快慢的數值,最早是應用在糖尿病飲食上,因為低GI 食物在胃腸中的吸收較為緩慢,這樣能使血中的糖分濃度上升速度減緩,進而達到控制血糖的目的。而低“GI”膳食即指日常食用升糖指數低于55的食物。
其實,早在1981年哈佛大學營養學者大衛·J·詹金斯博士為控制糖尿病等慢性疾病,就明確提出了升糖指數(GI)的概念;以GI來衡量人體在攝入某種食物或膳食組成以后,血液中糖分含量(血糖濃度)的變化情況。
低GI膳食,就是從根本上控制人體對糖分和脂肪的攝入,保持人體正常血糖濃度和血脂水平,促使人體細胞正常代謝,減少慢性病出現的機率。由此可知,
低GI膳食,才是預防與控制慢性病的根本辦法!